top of page

空間記憶,情景生活:「流漫陸離」聯展藝術家 溫孟瑜 專訪

 

 

文 | 國際智家

 

在三月份的愛上藝廊,由新銳藝術家溫孟瑜和崔永嬿舉辦聯展『流漫陸離』,綜合了兩人獨到的個別風格以及表現技法,呈現兩人不管是對於生活、空間、時間或是記憶的領受與轉譯。本期人文聚落單元,特別專訪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的藝術家溫孟瑜,藉由她的分享與細說,深度了解她筆下的情境生活。

 

藝壇新人,一枝獨秀

1987年出生於嘉義,溫孟瑜雖然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但一路非科班、在畫室獨立學畫的過程,讓她在創作的歷程上不僅更具有彈性,也多了發揮與大膽嘗試的自由度。由於對於不同創作媒材的好奇,在進入美術系時選擇了版畫組,不管是平版、凹凸版、金屬板或是手工絹印,在大學時期才正式踏入美術專業的溫孟瑜,有如一張強吸水性白紙,在學士和碩士共六年的深造與鑽研,一步步地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對於空間的敏銳度。

 

雖然創作的時間不算長,但在畫室的指導老師陳哲對溫孟瑜影響巨深。藉由認識不同的藝術家、流派與風格,從臨摹開始漸進式地找到自己的創作樣態,由於沒有科班死板、技術取向的學習框架,避免了過度鑽研技法而成淪為畫匠,溫孟瑜在習畫過程中嘗試了許多從未接觸過的技術與畫法,才能在今日自在地在不同的媒材中,實驗出各種不同的創作,也在技法和畫面的空間上得到更多的延伸與可能。

 

流漫陸離:作品簡析

在『流漫陸離』的聯展當中,溫孟瑜所展出的多件作品中有三件是2015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駐村時的創作。擅長以繪畫加上孔版印刷(以遮擋概念透過絲網轉印)以及拼圖壓克力方式創作,以『空間』與『情境』為核心創作主題,在溫孟瑜的每一幅作品中都能看見反覆出現的圖樣與幾何方塊和拉線,如『到遠方旅行的房間 (2016)』和『樹影與對話 (2016)』,都有著富有東南亞色彩的反覆圖樣,以及綠色植物的明喻與暗喻。吉隆坡駐村一個月的經驗,讓溫孟瑜的作品中的色彩越顯明亮。當地建築多元豐富的色彩也帶來了異國風情,包括宗教和文化,走在路上看見建築與植物交織成的都市叢林,是啟發溫孟瑜最深的生活場景。

 

展出另件作品『雙重的生活(2016)』則是溫孟瑜受到小說家殘雪的作品啟發,以自身獨身女子的房間作為空間的背景,表現獨居生活的私密、孤獨,卻又被專屬的物件佔滿、被生活的細節擁抱的相違的幸福感。畫面中華麗的背景取代了孤獨的色彩,所謂的『雙重生活』自然而然地在溫孟瑜的揮灑之下成為一幕情景生活。

 

勇於改變,創造自己的新可能

在溫孟瑜的創作階段中,除了對於生活情境的刻畫外,特定的主題顏色轉換與元素也是她變化風格、表現技法的轉捩點,這些自然生成、非預設的色彩與主題選用,溫孟瑜比喻就像在生活中改變習慣或是口味。在去年主要描繪『水』的痕跡,不管是堆積的水痕、紙船倒影、地圖般的水漬,這個系列的作品不再是平視視角,而是俯瞰,從幾何到流動的創作語彙轉換,對溫孟瑜而言,就像是創作進化的一個轉折點。當創作的媒材越來越多元,也讓溫孟瑜意識到舊有表現技法的有限,因此隨著生活情境的豐富,也讓她開始各種不同的嘗試,而這段創作的變化也包含了無數次的失敗,但隨著眼界的擴大和創作心情的轉變,再苦,也甘之如飴。

 

從2011年首次個展至今,溫孟瑜對生活情景與空間的視野也隨著時間擴張。2013、2014年的系列作品中,空間開始出現了打開的窗景,並且有空間的重疊、大量的藍色,隔年的吉隆坡駐村經驗則帶來了異國的綠色與植物,每一個空間與場景,對溫孟瑜來說都是她畫面記憶、蒐集創作元素的重要時刻,在吉隆坡創作的『綠色都市』(2016),則是溫孟瑜目前最喜歡的作品,在作品中重現的空間,是溫孟瑜當時的工作室,以部分實景、部分拼貼的方式呈現,溫孟瑜強調,她所表現的空間與情境從來都不是還原與重現,而是透過創作繪畫、不同技法和語彙轉譯、獨一無二的情景空間。

 

每一天、每一個階段的生活與空間,就像是一幕幕的情境劇,溫孟瑜認為,與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會形成所謂的生活空間。透過自己的看見與想像,溫孟瑜以自己的風格重新擷取拼貼、延續築構出不同的全景樣貌,以象徵的符號訴說故事。去年的作品『偶爾跑跑步(2015)』、『遊戲時間(2015)』,所訴說的即是溫孟瑜與家人之間的有趣故事:老家有著落地窗的三樓,被愛囤物的老媽堆滿棄置的雜物,瞬間成為了全家人的記憶倉庫,而積滿灰塵的跑步機於是出現在畫面之中,成為了創作的主要靈感。『遊戲時間(2015)』記錄的是溫孟瑜和家人一起玩桌遊的甜蜜時光,看似爭奪地權的一場遊戲,其實是一場圖像式的探險與遊歷,這些充滿故事與儲藏記憶的系列作品,都是溫孟瑜在近兩年豐富的創作累積。

 

愛上不一樣的自己:打造心的『家』

隨著聯展的開張,溫孟瑜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愛上藝廊的觀眾們分享作品,她尤其喜歡展場特別的分區與自然光,期待能夠過光影和作品色彩間的無聲遊戲,營造出『流漫陸離』的流動與奇幻,也希望能夠藉由展出作品,不論是明亮的用色或是天馬行空的構圖,都能夠與觀者產生共鳴、帶來溫暖、安定的感受,一份在空間與情境之中,平靜與祥和的舒服氛圍。

 

對於求子夢想,溫孟瑜在訪談的最後,也以創作過程的媒材轉換時的困難,與我們分享、形容自己偶爾『不得不』陷入的困境,其實不管是身份的轉換或是其他,我們所恐懼和面對的正是一種陌生的感受,但他們同時也是新鮮而且能夠帶來進化、具有啟發的改變關鍵,而每一次的挑戰成功,都無疑是一股正向的推力,讓我們繼續相信自己有更多的可能,去面對生活和創作,開啟更多的面向讓自己在未來能有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和自己。

 

『歸屬感』,是溫孟瑜對自己創作風格與作品的一種定義,也是送子鳥、愛上藝廊空間所希望帶給讀者們的感受。追溯記憶中像『家』的地方,不僅是溫孟瑜身為創作者一生的追尋,也是每一個人在生活之中的終極渴求。藉由每一次的創作,表現心中對色彩、物件元素、細節和歸屬感的所有想像,溫孟瑜的創作生命才甫新生,我們期待在經驗和時間的累積之後,她不僅能夠用作品寫生活日記、個人記憶,也能在更多的生活情景之中,和我們分享她的無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