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Behind the Painting 《繪畫的後方》
繪畫的後方 𝐁𝐞𝐡𝐢𝐧𝐝 𝐓𝐡𝐞 𝐏𝐚𝐢𝐧𝐭𝐢𝐧𝐠 在當代,是什麼使一件作品成為繪畫(painting)?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21世紀的10年代開始拿起iPad與觸控筆畫起風景畫之後,使用顏料、畫筆、畫布與畫框的畫家們或許更有理由鬆一口氣,在圖像生產的媒介技術持續發展的當代,繪畫需要藉由看似會擊敗它的東西,超越它自己。這些影像與圖像生產技術在許多畫家的眼裡,都成為在創作過程中對話的對象。 此次展覽「繪畫的後方」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曲德義擔任召集人,邀請邱建仁、周代焌、温孟瑜與黃舜廷四位出生於80-90年代的畫家展出,作為我們觀看繪畫如何隱含對話與對應之物的參照節點。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繪畫除了是一位畫家在表面與支架組成的平面創作之外,繪畫如今更需從其背後對應的技術思想、美學觀與對話對象等「後方的組成」,才得以判斷繪畫如何不只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的圖形創作,暗示我們注意當代繪畫的網絡性(network)。 邱建仁、周代焌、温孟瑜與黃舜廷在自身繪畫創作的後方,各蘊藏著不同媒介的視覺經驗對話